五月气温逐渐升高,降水较多,恰逢“五一”假期,市民外出旅游、聚会等活动增加。
5月注意防范流行性感冒、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、百日咳、手足口病、食源性疾病(真菌及有毒动植物)。
01. 流行性感冒、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
近期流行性感冒、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频发,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,可采取应对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措施。对于重点人群,要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和防护工作,出现风险早识别、早干预。
预防措施:
1、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,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
2、婴幼儿、孕产妇、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,当有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在治疗病毒感染的同时,也能兼顾原有基础病的治疗。
3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等遮住口鼻;接触电梯按钮、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;前往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场所或去医院就诊时,应科学佩戴口罩。
4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睡眠,注意营养,适量体育锻炼,增强身体素质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,定期开窗通风。
02.百日咳
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所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,婴幼儿发病较多。百日咳病程长,未经治疗,咳嗽持续2-3个月,故称“百日咳”。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,家庭内传播比较常见,需做好家庭成员隔离防护。
防控重点人群:
人群普遍对百日咳易感,5岁以下的低龄儿童更为敏感,特别是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。绝大多数大龄儿童和成年人感染后,表现为无典型症状的轻症;低龄宝宝(特别是<6月龄的婴儿)感染百日咳危害极大。年龄越小,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就越高,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。
预防措施:
1、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。
2、勤洗手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3、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4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。
5、劳逸结合,合理作息,加强营养及锻炼身体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。
03.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,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疱疹、溃疡。手足口病主要经粪-口途径感染,接触患者口腔分泌物、疱疹液及被污染的玩具、奶瓶、餐具等物品,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也可感染。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,其中柯萨奇病毒CoxA16和肠道病毒EV71最常见,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。
预防措施:
1、进食前、如厕后、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,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。
2、避免与手足口病病人密切接触,减少感染机会。
3、被污染的日用品、玩具、食具等要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,衣物置于阳光下暴晒,室内保持通风。
4、患者应居家隔离至康复,防止病毒传播。
5、目前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-5岁的儿童,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、重症和死亡,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,建议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。
04.食源性疾病(真菌及有毒动植物)
5月份随着气温逐步升高,食源性疾病主要以微生物感染、有毒植物和毒蘑菇中毒为主。“五一”假期期间聚餐、聚会较多,市民需注意饮食卫生安全。
预防措施:
1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,不采、不买和不吃野生蘑菇。
2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,一旦进食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或者视力模糊等症状,高度怀疑是食物中毒的,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。
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
人划线